“五大提升工程”撬动工业经济发展杠杆

发布日期:2013.04.16

今年以来,宿城经济开发区大力实施“五大提升工程”,以此来撬动工业经济发展杠杆。

龙头企业带动提升工程。按照“工业抓支柱,产业抓龙头”的思路,积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契机,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酿造、新型建材、新兴产业五大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壮大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以恒力集团、箭鹿毛纺、天辰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青岛啤酒、元大科技、鸿世桩业等重大项目为主体,以杰龙晶瓷、新悦成汽车、财茂科工贸城等超15亿元在建项目为载体,从品牌培育、科技扶持、政策奖励等方面给予更大倾斜,充分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资本累积、富集要素、做大做强。

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以拓展技术来源、提升装备水平、强化人才支撑为重点,充分借鉴校企合作、研发共建等良好运作模式,稳步推进德顺纺织、固丰管桩、精科电气等科技型企业技改研发工作,重点做好元大科技、杰龙晶瓷、迪迈机械、德丰桩业等新兴项目的高新技术产品申报、研发中心建设和科研项目扶持工作,支持企业运用、推广和转化科技成果,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集聚平台提升工程。围绕“项目强区、特色兴区”的思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粮食物流园、高档家纺产业园、汽配机电产业园、智能电网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电子电气产业园、财茂科工贸城和运河新型建材产业带等“七园一带”建设,并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的原则,着力招引产业带动型和上下游配套项目,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约水平提升工程。在政策严控、指标紧缺的情况下,通过突出大项目争地、提高门槛节地、清理整顿盘地、高空发展拓地、精细管理控地等有效方式集约节约用地,并积极采用严格项目投资强度和生产用房容积率及鼓励多层厂房开发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清理整顿盘活假、死、小项目为新项目提供发展空间,同时以适度超前的规划引领和土地收储为大项目入驻预留发展空间。

产业服务环境提升工程。按照“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快速推进科创路南延段、德胜街改造、勇进路西延段等“七路一桥”建设工程以及西城大厦、御水家园、铂金美寓等商业项目开发进程,确保园区内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协调、产业发展与基础配套相协调、主导产业定位与新兴产业发展相协调,在全面实现水、电、热、气等“七通一平”基础上,加快实现信息、市场、法规、配套、物流、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新九通”,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园区承载功能,着力增强对新兴产业、特色项目的吸纳能力。